首页

vivi女王骑脖子

时间:2025-05-26 06:42:03 作者:博主大谈特谈“孩子不打不成材” 警惕将打骂孩子娱乐化现象 浏览量:61793

  博主大谈特谈“孩子不打不成材” 编排各种情景喜剧 专家指出

  警惕将打骂孩子娱乐化的现象

  “上学都快迟到了,还不起床,我让你睡懒觉!”一名中年男子一边拿着粗硬的棍子往床上鼓起的形状连续猛击,一边咆哮着。镜头一转,他的儿子一身校服出现在门口,面带不屑地回怼:“我早就起床了,哪有像你这样的爹,动不动就打人。”话音刚落,背景音响起夸张的罐头笑声。

  《法治日报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在短视频平台上,不少博主将打骂孩子娱乐化做成“搞笑视频”,部分视频博主甚至以此为噱头吸引流量,将打骂孩子编排成各式各样的情景喜剧。

  一条点赞量接近1000的视频中,父亲将孩子用麻袋装着吊在树上,之后不停地拿着木棍抽打孩子,然而画面中配的字幕却是“爷爷:快看孙子在荡秋千呢”,使用的音效也是嘻嘻哈哈的搞笑风格。

  当小孩横穿马路时未注意到身后的车辆,母亲赶来抓住孩子之后,直接一脚将孩子踹飞在道路上。

 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时,孩子将笔往父亲脸上扔,父亲随即起身将孩子拖离座位,说着要让孩子“吃一顿皮带炒肉”。

  ……

  在视频的评论区,有不少人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同,留言“孩子不打不行”“怎么看着有种莫名其妙的爽感”,还有网友“现身说法”,称“我就是这么带孩子的,孩子现在被我管教得很好”。

  记者注意到,这类将打骂孩子娱乐化的视频常以“育儿经验分享”“熊孩子教育”“整治熊孩子”为标签,配以欢快节奏的配乐、搞笑的字幕。

  “孩子该不该打?肯定该打!你不狠一点,你不棒喝、下狠招,他不懂得你的厉害……绵绵细雨是爱,雷霆万钧更是爱!”视频里,一自诩“教育专家”的男士大谈特谈“孩子不打不成材”的教育理念,评论区里是大量附和评论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在一些社交平台上,还有部分自称“教育工作者”“家庭教育高级指导老师”的博主就“孩子是必须要打的”这一观点侃侃而谈。将打骂孩子描绘成管教孩子的必要手段,并且对于小孩“谁来打、何时打、打多重”有着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:

  比如有的博主建议家长“三年级以下的小孩必须打,到了四五六年级可以打,但是不能打的频率太高,六年级升七年级那个暑假,必须好好打一顿,七年级上半学期必须打他一次”;有的鼓吹“与其长大让别人去打,不如你现在自己先打,你现在打了他就长记性,他就不会欺师灭祖,他就不会给你祖宗丢脸”;更有甚者断言,“你不打你的孩子,特别是在12岁之前,你绝对是害了他”。

  记者注意到,一位在主页简介写着“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”的女博主在视频里直言:“孩子就得打,作为父母有权利发飙,一直忍着能憋屈死,孩子不听话就得打。”她语气坚定,仿佛打骂孩子乃稀松平常的教育手段。

  评论区观点分成了两派,有网友留言“我表姐都被打到跳楼了,怎么还有人在捧这些方法”?立刻有人回复反驳道:“同情你表姐,但这只是物极必反的特例而已,支持导师。”

  受访专家指出,需警惕将打骂孩子娱乐化的现象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,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。这些将打骂孩子娱乐化的视频,即便以搞笑形式呈现,本质上也是对暴力行为的宣扬,容易模糊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边界,使家长忽视法律底线。家长长期受此类视频影响,很可能在实际教育中不自觉地模仿,从语言暴力升级为肢体暴力,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,这种伤害不仅体现在身体上,更会在心理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,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与社交能力发展。

  “这些诸如‘恐吓式教育’的视频通过吸引流量来实现自身获利的目的,可能会让一些家长误以为‘发火’是正常、普遍的管理孩子的方法。”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、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海涛分析认为,比如家长辅导作业时对着镜头吼叫,观众看多了可能觉得“原来大家都会这么暴躁,那我生气骂孩子也没问题”。“这类视频在潜移默化中,会让家长越来越懒得找温和的沟通方式,动不动就用暴力威胁来解决问题。”

  “评论区中的不当发言也会起到类似的带动作用。很多人看完视频会留言说‘这种熊孩子就该打’‘我家的揍一顿就老实了’。这种留言刷屏时,也会让人觉得打骂孩子是社会普遍接受的方式,有些原本犹豫的家长可能因此被带偏。”任海涛说,应落实平台责任。对含有打骂孩子情节的视频,无论是否标注娱乐化标签,相关平台都要进行严格审核。对于刻意将打骂孩子行为包装成搞笑内容以获取流量的视频,坚决不予推荐并作下架处理。对于长期发布此类不良内容的账号,实施阶梯式处罚,从限流、禁言到永久封禁,提高违规成本。

  □ 本报记者  赵 丽

  □ 本报实习生 宋昕怡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全球首创技术×3!我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

“这条通道有哪些成本优势?效益如何?”“沿途还有什么障碍?”考察中,习近平总书记很关注西部陆海新通道。打开地图,这条从重庆起始的大通道正在不断延伸,通达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3个港口,运送的货物有1100余种。道路通,百业兴。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,南向、北联、东融、西合的文章越做越精彩。经贸合作不断深化,宁夏枸杞、重庆血橙、云南茶叶等特色产品远销海外,要素资源有效流动,新兴产业加快成长……2023年,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.7万亿元,较2019年增长37%。

“全国消协智慧315”平台上线运营

作为首都新“两翼”中的一翼,坚持高标准、高质量,雄安新区绘就了“未来之城”新画卷。一座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:“1+4+26”规划体系和“1+N”政策体系基本建立,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,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。“四纵三横”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,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。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初步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,白洋淀进入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。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,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,地上、地下、云上“三座城”同生共长。央属标志性疏解项目压茬推进,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,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,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。

薛澜谈各国对人工智能态度差异

所谓南海仲裁案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,所谓裁决充满错误和偏见,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,损害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菲律宾单方面提起恶意仲裁,根本不是为了解决争议,更不是为了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,而是为了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。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缺乏合法性,根本不具有管辖权,其裁决明显扩权、越权。中方不接受、不参与南海仲裁案,不接受、不承认该裁决,也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。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该裁决影响。菲律宾将非法裁决奉为圭臬,无助于中菲涉海争议的解决,更不会为其非法主张增加任何合法性。菲律宾及个别国家一再声称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“具有法律约束力”,本身就是对国际法的无视和践踏。

首届武夷论坛侧记:匠心明道 互鉴启新

古镇老街、檀园、十方画院、古猗园......7月24日,来自法国巴黎培英中文学校的18名华裔学生来到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,在这里探寻嘉定古镇人文生态,触摸嘉定新城科创脉动。当天,他们还走进嘉定区汽车企业,参观EV -AI 智行港以及上海汽车博物馆,了解自动驾驶最新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应用、体验无人驾驶小巴。

春暖茶香 全国多个茶叶主产区进入采摘期

“这种滴灌方式已经推广,每亩节水在10%以上,亩均节约50立方米水,增产2%。”一旁的该县农技推广员王燕说,“水利设施的完善,是节水的底气!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